本周四美股交易中,英伟达股价大涨近25%,市值暴增1800亿美元至9393亿美元,眼瞅着就要叩开“万亿俱乐部”的大门。周五,英伟达股价再度上涨2.54%至389美元,市值超9600亿美元。
用更直白的话说,英伟达一夜涨出约一个AMD,1.5个英特尔。截至本周五,前者市值约为2000亿美元,后者约为1200亿美元。
让英伟达跃至“万亿俱乐部”门前的,是其5月25日公布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对应2023年2~4月)财报。报告期内,英伟达营收达71.9亿美元,相较华尔街预期的65.2亿美元高出不少。
其中,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2.8亿美元,创下新高。该业务营收占比59.6%,大幅超过游戏业务(22.4亿美元),连续第5个季度成为英伟达的营收支柱。
对于下一财季,英伟达预计营收110亿美元,上下浮动2%,同比增长约32.7%。110亿美元的预期营收比华尔街分析师平均预期高出53.2%。英伟达是如此红光满面,把华尔街都衬得保守了。
生成式AI浪潮带来了庞大且快速增长的芯片需求,而英伟达是全球最重要的AI芯片生产商。这是英伟达做出上述增长预期的根基。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预计,未来12个月,来自AI平台的收入将大幅增长。他表示:“计算机行业正在同时经历两个转变——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随着公司竞相将生成式AI应用到每个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中,价值一万亿美元的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从通用计算过渡到加速计算。”
黄仁勋有足够的理由保持信心。
自去年底ChatGPT出圈以来,短短半年间,全世界都陷入了AI狂潮。英伟达凭借多年的布局和浪潮来袭时的快速反应,通过专用GPU产品线的更新,以及CUDA通用并行计算平台的加持,从产品本身和通用性上筑起了AI芯片的壁垒,短期内无人能破。
AI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理部署都需要大量算力,而这些算力需要靠成千上万的GPU芯片来提供。在这一领域,英伟达稳居第一。据Jon Peddie Research 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独立GPU市场被英伟达占去85%的份额。
黄仁勋正在带领英伟达加固宝座。2个月前的GTC大会上,身着标志性皮夹克的黄仁勋向世界宣布“AI的iPhone时刻来临”,并发布了一系列围绕AI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采用了全新架构和更先进制程的H100芯片。
图源:英伟达官网
各路炒家闻风而动。今年4月,H100芯片还没正式出货、官方售价未定,就已经在国外电商平台ebay上被炒至4万美元,甚至有卖家标价6.5万美元。
就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在囤货。4月中旬,马斯克成立了X.AI公司,加入AI混战。国外媒体报道称,马斯克已购买近万张H100芯片。而马斯克在推特调侃:“似乎每个人、每条狗都在购买GPU……获得GPU比获得毒品还难”。
但黄仁勋也有理由担忧: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在投身生成式AI浪潮后,都在积极研发自家的芯片;此外,美国限芯禁令颁布后,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也面临挑战。
“万亿”的数字本身不重要,对英伟达来说,AI的风已经将它一溜烟送到了门口。接下来,如何站稳脚跟,成为“万亿俱乐部”的常驻嘉宾而不是临时访客,才是真问题。
英伟达遇到过很多风口,也不止一次乘着风向上跳跃。
过去10年,伟达的市值增长曲线“陡”了三次:2017年市值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20年突破3000亿美元,首次超过英特尔,成为美国市值最高的芯片制造商、全球第三大芯片公司;2021年,英伟达市值突破了8000亿美元。
而这三个节点,除了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之外,还对应着2017年加密货币热潮、2020年疫情催生远程办公、2021年的元宇宙以及加密货币迎来“第二春”。
仅在2021年,英伟达就留下了不止一个“风口蹦迪”的倩影。
那一年,英伟达发布面向加密货币市场的“挖矿”专用芯片。2021年第一季度,这类芯片为英伟达带来了1.55亿美元的收入。
也是在那一年,元宇宙之风席卷全球。英伟达顺势发布了“阿凡达”AI平台,3个虚拟人同时亮相;还推出了可对话的虚拟人Toy-Me,复刻了黄仁勋的皮夹克形象。
然而,风有停时。
在经历了5年的爬升后,2022年英伟达迎来了黑暗时期。“疫情肥”消了,元宇宙的风弱了,全球企业在经济动荡中压缩成本,英伟达的市值从超8000亿美元一路跌到了2022年10月的不足3000亿美元。
在2022年9月的GTC大会上,“元宇宙”还依旧是黄仁勋唱出的主音符,相关产品包括Ada Lovelace架构GPU、为元宇宙图形处理和模拟打基础的OVX计算系统、主要用于建构和运行工业元宇宙应用的Ominiverse Cloud等。
大会上,黄仁勋不遗余力地在元宇宙的愿景上泼洒墨水。他甚至表示,如果英伟达能够构建米级精度的Earth-2,人类将免费进入元宇宙。
谁能想到,短短2个月之后,这一切都将被抛诸脑后:ChatGPT来了,生成式AI爆了,AI的“淘金热”开始了。
好消息是,英伟达这次不仅乘风而上,而且是成为这场好戏的“舞台搭建商”,凭借AI专用芯片牢牢托起了几乎整场演出。而且不同于过去几次“见招拆招”地逐风,英伟达这次是放长线钓了大鱼,多年的布局好像都在等待这一刻。
例如,英伟达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CUDA,它让英伟达实现了和各种AI框架的深度绑定,成为英伟达在AI领域形成壁垒的一大决定性因素。
此外,英伟达与OpenAI很早就产生了交集。2016年,黄仁勋曾造访OpenAI,并捐赠了搭载了8颗P100、价值百万的超级计算机DGX-1。随着OpenAI逐渐壮大,英伟达自然也收获了稳定的芯片订单。
在AI领域的长期布局,让英伟达在产品和客户两侧都有了较为深厚的积淀。在生成式AI浪潮到来之际,它顺理成章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更何况,在GPU赛道内,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们实在不给力。
AMD在游戏GPU方面尚可一战,但在数据中心所需要的专业GPU领域无所作为;英特尔直到这两年才捡起了GPU业务,现有产品性能平平,只能走性价比路线。至于其他规模更小的对手,甚至没有挤上AI芯片牌桌的机会。
可以说,英伟达如今如日中天,一半是自己的努力,另一半是同行的衬托。
不过,英伟达的神话并非毫无破绽。它的挑战者来自GPU赛道之外;同时,它也面临着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前不久,微软正在研发自己的AI芯片的消息,为英伟达头顶布上一抹阴云。
在全球科技公司中,微软对于生成式AI的布局最早、投入最大。它是OpenAI的投资方,同时也在把GPT融入到自家的云服务、Windows、办公套件、搜索引擎Bing等产品线。
同时,微软也是英伟达H100芯片最大的采购方。今年3月,微软花了数亿美元,使用数万个英伟达芯片帮助OpenAI组装了一台AI超级计算机。
然而,4月有媒体报道称,微软正在研发自家的AI芯片,代号“雅典娜”。据报道,微软向AMD提供工程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双方联手打造AI芯片。微软的发言人随后否认了联手AMD的消息,但没有否认“雅典娜”计划:“AMD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他们没有参与该计划。”
用着英伟达的GPU,却琢磨着自研AI芯片的合作伙伴不止微软。
谷歌从2012年起就大规模采购英伟达GPU,用于AI深度学习,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自研。
谷歌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自行研制的AI芯片TPU(张量处理器),去年已经迭代到TPU v4。谷歌前不久发表的一篇论文称,TPU v4的性能比TPU v3高2.1倍,能做到比英伟达A100快1.2~1.7倍,功耗低1.3~1.9倍。
小公司也许不能撼动英伟达在AI领域的地位,但是如今与英伟达合作的、直接进行AI研发的科技巨头则颇具威胁。财力自不必说,人才也不成问题。
例如,谷歌那篇TPU v4论文的作者之一是大卫·帕特森,他是图灵奖得主,退休后加入谷歌大脑团队,为几代TPU的研发做出卓越贡献。
巨头的AI竞赛不仅在于AI产品的比拼,也在云端。谷歌、亚马逊、微软等的自研芯片也许不会直接对外售卖,但一定会用在云服务上,这也会分食英伟达的蛋糕。
例如,谷歌的TPU服务从2018年就已经向云客户开放;在这场生成式AI大战中出尽风头的AI绘画平台Midjourney,用的正是谷歌的算力服务。
亚马逊也在2018年推出自研AI推理芯片Inferentia,并将其部署在云服务中。今年,该公司与AI初创公司Hugging Face拓展合作关系,后者将在亚马逊云服务AWS上开发针对ChatGPT的竞品Bloom,在专用AI芯片Trainium上运行。
除了外部竞争,由于美国颁布的限芯禁令,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也面临着阻力。
目前,中美是全球生成式AI最火热的两个国家,也是英伟达的两大关键市场。2023财年(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中国市场(含大陆、香港和台湾)营收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的比例高达47%。
去年下半年,拜登政府出台一系列禁令,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高端产品变得困难重重。这让英伟达在华前景变得晦暗不明。
目前,英伟达的解决方案是推出“中国特供版”芯片。
禁令颁布后,英伟达去年11月推出规格较低的A800,将NVLink互连总线的连接速率降至400GB/s,比A100芯片下降了200GB/s,以规避美国出口管制新规。
尽管性能被削弱,但A800仍然成为中国公司的抢购目标。不过,这并不能消除黄仁勋和英伟达对于中国市场的忧虑。
本次财报公布前夜,黄仁勋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新规使得美国科技企业“深陷困境”,“中国是科技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他还表示,拜登政府对半导体技术实施的出口限制,使英伟达感到束手束脚。“英伟达无法在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中国开展业务。”
“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没有应急措施。因为世界上没有其他中国,只有一个中国。”黄仁勋说。
在中国的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迫不及待跳进生成式AI的风中时,销售链路的强制切断无疑让双方都如鲠在喉。
在这场AI“淘金热”中,中国玩家自上到下都还很依赖英伟达GPU,但自研也在进行中。
阿里在2018年就推出了自家首款AI芯片含光800,腾讯今年4月披露自2019年启动的“沧海”芯片最新进展,称已在业务场景中投用数万片,服务腾讯自研业务及公有云客户。
短期内,中国AI芯片还难以与英伟达一战,但中国大客户在绝境中自谋生路,是英伟达不愿见到的。
“记住,公司距离倒闭只有30天。”这句话被黄仁勋用来激励员工不能松懈。2020年,当英伟达市值首次超过英特尔、业绩创新高时,黄仁勋仍然称这种焦虑感并不会消失。
如今,英伟达的状况比2020年又跃升了一个台阶,但来自竞争对手和地缘政治因素的挑战也越来越明显。“公司距离倒闭只有30天”的焦虑感,也许正是正要叩响“万亿俱乐部”大门的英伟达最需要的。
参考资料:
硅基研习社:《英伟达帝国的一道裂缝》
集微网:《「芯历史」从“显卡大厂”到“AI霸主”,英伟达的版图没有边界?》
每日经济新闻:《2022GTC大会“工程师的元宇宙”现雏形,股价腰斩的英伟达能否走出“至暗时刻”?》
差评:《英伟达正在“垄断”AI产业,国内厂商准备好了吗?》
36氪的朋友们:《微软/谷歌/亚马逊展开AI“军备竞赛”:摆脱英伟达束缚,上马自研芯片》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就是“在微软、谷歌等对手激烈竞争下,英伟达重提中国AI芯片市场”的内容了,经过本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在微软、谷歌等对手激烈竞争下,英伟达重提中国AI芯片市场都有更深刻的体会了吧。这里是群英网络,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mmqy2019@163.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查实之后,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微信
更方便到期提醒、手机管理